高校体育设施应向社会开放
近日,有记者探访14所在京高校发现,过半数的大学操场等体育场馆对市民设有门槛,有的安装门禁实行封闭式管理、限时限区域开放,有的实行入场收费,个别学校操场跑一次步就要10元钱。
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,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,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刚需。当下,运动日趋普及,小区内简单的几个健身器材,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。
据今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的《全民健身计划(2016-2020年)》,到2020年,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,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,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7亿人,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4.35亿人。如此庞大的体育锻炼群体和锻炼需求,体育设施和场馆的紧缺必然是一个大问题。
事实上也正是如此,我国大众体育缺乏运动空间和场馆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。老旧社区固然没有相应设施设备,就是新建小区,也常常因监管不力,图纸上有的体育设施和用地往往在实施阶段被改为商业用途。而另一方面,高校的体育设施,相对而言却是比较齐备。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《全民健身计划(2016-2020年)》明确要求,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。
其实,早在1995年国务院印发的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》中,就已明确了“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”的要求。在一些发达国家,公立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,他们通过立法明确规定。国内像北京的许多高校,在一段时间内,也曾经开放过体育场地,给周边社区带来了很多便利。但是开放之后回归封闭,这期间固然有场地向社会开放须兼顾安全、管理和维护费用等因素,但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和人的观念相关,和许多高校依然将封闭等同于安全,学校设施学校说了算的旧观念不无关系。
高校体育设施开放在当下中国是大势所趋,也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,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。建构开放式校园,提高高校校园和社区之间的互动,本是未来高校发展的方向。至于如何解决管理和安全、损耗和维护的问题,国内外都有可借鉴的经验。
设施开放之后,一定会有许多的问题,但有问题就要着力于解决问题。如此,管理水平和开放程度才能提高,高校的人文精神和正向辐射作用才能得以彰显。
添加微信号:189-0076-8918了解更多学校信息,以帮助你更好的选择中职学校!